双轮驱动 助推教师成长
——太仓市金仓湖小学语文学科半日活动
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加强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与实践,深入研究略读课文的教学法,我校于2023年5月30日开展语文学科半日研修活动,有幸邀请到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方向带头人莫先武教授,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浦园路分校副教导潘晶老师以及《少儿文学》报主编曹玉昌先生来校指导。
同课异构展风采
潘晶老师与我校的瞿佳玲老师对部编版四下的略读课《挑山工》进行了同课异构。
瞿老师以音乐、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读确立学习目标,再以组块式任务解决重难点。整节课学习任务明确,从挑山工的“折尺形路线”入手,学生通过品读优美语句,圈画关键词,感受挑山工身上的优秀品质。课堂中穿插着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环节,时间把握精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显著。最后班级农耕园视频的展示,将爱劳动的种子牢牢扎根进了孩子的心中。
潘晶老师用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任务带领四(2)班的学生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自主阅读策略,感受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最后,潘老师在课堂上及时拓展,设置拓展阅读文章,使学生巩固阅读策略。
专家指导促成长
莫先武教授点评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肯定了她们对自读课文要抓学法的精准解读,然后结合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黄继光》和《诺曼底号》,做了题为《自读课文教什么、怎么教》的专题讲座。
他首先对小学阶段“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进行解读,阐述了从教与学的关系来处理课文的阅读体系才是更符合教学规划的课文类型划分。莫教授用“三步上篮”打比方,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讲得通俗易懂,让老师们对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阅读的逻辑来讲,教读课文是授之以渔;自读课文是用学习的捕鱼方法自己阅读,既是巩固又是运用;课外阅读既是自主阅读,更是逐步过渡到社会自如运用。
最后,莫教授给我们留下拓展思考:课外阅读(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与教读课文全部一样读吗?如果不是,它与教读课文的联系是什么?区别是什么呢?以上问题引起了我校教师的深思。
新教师们有想法
听课教师受益颇多,朱欣语老师、叶姗老师和陈淑文老师作为代表交流了自己的心得。
叶姗老师:今天现场听了莫先武老师关于自读课文该如何教的讲座,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视角和许多启发。莫老师通过对现场两节展示课的细致点评和理论指导,让我们从《挑山工》这篇自读课文中学到相关文本我们怎样去设计阅读策略。
陈淑文老师:莫老师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就我个人而言,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主要的还是教读课文。例如,在最近刚刚结束的25课《黄帝的传说》中,造车的部分,我是一步步带着孩子们去寻找黄帝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样做的以及最后的结果。到了造船的部分,我是让孩子们看着刚刚讲过的提示图去进行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更好地学习,最后请小组展示,教师适当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及策略,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将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从而真正的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朱欣语老师:莫老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精读课文、教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并且通过现场讲授的两节展示课作对比,向我们展示在教学过程中 遇到相似的自读文章应该怎么教学。莫老师用“学游泳”举例阐释在面对几种不同的课文时,教学应采用的不同方法。教学要能“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读课文是授之以渔,自读课文是用之前自己学习的捕鱼方法自己阅读,既是巩固又是运用,加深了我们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要通过老师的教学懂得学习的方法,最后能够在社会生活中自如的运用,这才是老师进行自读教学的目的。
本次小学语文学科半日研修活动给所有的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次互相学习、促进提高的宝贵机会。让老师们能更关注到教育教学的育人价值,为我们今后自读课文的教学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