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金仓湖小学《基于湿地生态图景的小学长周期项目化学习实践的研究》课题组围绕湿地生态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活动,旨在通过项目化学习设计,推动湿地生态教育与跨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课题组成员研读了《湿地生态学》《项目化学习设计》等书籍,并结合相关论文和政策文件,探讨了湿地生态知识的教育应用及跨学科整合的可能性。通过学习,课题组明确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教育中的价值。同时,课题组以金仓湖湿地公园为基地,设计了“湿地生态探秘”项目化学习活动,包括“湿地动植物观察”“水质检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通过内部模拟,课题组检验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课题组总结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差距,强调需加强实践案例支持,细化评价机制,并邀请更多学科教师参与跨学科整合。下一步,课题组将完善方案,开展试点实施,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并建立湿地生态教育资源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此次探索为湿地生态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应用积累了经验,助力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发展。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基于湿地生态图景的小学长周期项目化学习实践的研究 |
课题类别 |
省规划重点课题 |
立项编号 |
B-b/2024/03/200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会议室 |
时间 |
2025年2月25 |
研究主题 |
理论学习 |
所要解决问题 |
1.湿地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 湿地定义、分类及功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项目化学习(PBL)的理论基础 项目化学习的定义与特征;长周期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项目化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3.跨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 生态学与教育学的结合点;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 |
研究方法 |
文献研究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一、理论学习阶段 (一)学习资料 书籍:《湿地生态学》《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课程设计与实践》 论文: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教育、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研究 政策文件:《湿地保护法》《中小学环境教育指导纲要》 网络资源:湿地保护相关网站、项目化学习案例库 (二)学习形式 课题组集体学习: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分享会 个人自学:成员根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关文献阅读 二、过程性资料 (一)学习笔记 王惠强:重点记录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反思如何将湿地生态知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的内容。 周莉莉:整理了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步骤,并结合案例分析了长周期项目化学习的难点与突破点。 姚雁钰:关注跨学科整合的理论,提出了湿地生态与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的结合点。 (二)讨论记录 讨论主题1:如何设计适合小学生的湿地生态项目化学习活动? 结论: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任务,如“湿地中的动植物观察”“湿地水质检测”等。 讨论主题2:长周期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机制如何设计? 结论: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成果展示。 实践尝试 设计初步方案:以金仓湖湿地公园为实践基地,设计“湿地生态探秘”项目化学习活动。 实施模拟:课题组内部模拟项目化学习流程,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与问题。 三、反思与改进 (一)理论学习反思 王雅婷: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需要更多实践案例支持。 章漪雯:项目化学习的理论较为抽象,如何将其具体化是下一步的重点。 王洁瑜:跨学科整合需要更多学科教师的参与,课题组需加强与学科教师的沟通。 (二)实践反思 活动设计需更贴近学生认知水平,避免过于专业化。 长周期项目化学习的时间安排需更加合理,避免与其他课程冲突。 评价机制需进一步细化,确保公平性与科学性。 (三)改进方向 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定期开展实践总结与反思。 邀请更多学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丰富跨学科整合的内容。 建立湿地生态教育资源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四、下一步计划 完善项目化学习设计方案,开展试点实施。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湿地公园,收集实践数据。 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推广的项目化学习模式。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1.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了湿地生态学、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课程设计等相关知识,但也意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因此,课题组计划通过更多的实践案例来弥补这一差距,并定期进行实践总结与反思。 2.项目化学习的实施难点与突破点:课题组成员在讨论中明确了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步骤,并提出了长周期项目化学习的难点,如时间安排、评价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思路,并计划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3.跨学科整合的必要性:课题组成员认识到跨学科整合在湿地生态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湿地生态与语文、科学、艺术等学科的结合点。然而,跨学科整合需要更多学科教师的参与,因此课题组计划加强与学科教师的沟通,丰富跨学科整合的内容。 4.活动设计的适切性:课题组在设计湿地生态项目化学习活动时,强调活动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过于专业化。同时,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如“湿地中的动植物观察”“湿地水质检测”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5.资源库的建设:课题组计划建立湿地生态教育资源库,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6.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课题组明确了下一步的计划,包括完善项目化学习设计方案、开展试点实施、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湿地公园、总结试点经验等。 |
物化成果 |
完善了研究背景、意义、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