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活力教育”2.0新样态为愿景,以“学校教育质量稳中求升”为追求,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太仓市教科研中心的新学期工作计划为指南,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提质”的原则,践行“四敢”精神,扛起“一冲刺三提升”责任担当,深入落实立德树人和科研强教战略,唱响学校“田园学堂”品牌,充分发挥科研的“研究、引领、服务、助推”功能,明晰“让研究更聚焦,让方法更科学,让成效更久远,让成长更快速”的方向,建设“活力科研”工程,扩大学校教育影响力,逐步推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引领精准、研究扎实、指导专业、服务创新”为要求,扎根教育现场,实现科研与教学双融驱动;依托同类和学校科研联盟,开展协同科研;强化问题导向,创新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与特色。
1.落实常规管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组织好教师读书、备课组每周研讨、教研组双周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思考力、学习力。
2.认真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关注常态教学、教研动向,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组织、指导开展不同层面的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深入开展研究,重点抓好学校中心课题“全域视野下城郊小学浸润式劳动育德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完成三个“太仓市”的微型课题《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低年级童话故事教学策略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优化研究》的结题工作。
4.关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师徒结对、外出学习、活动锻炼等方式,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我校科研水平
1.制定学校中心课题“全域视野下城郊小学浸润式劳动育德的实践研究”的计划,认真按照计划开展每月的课题研讨,完成月报表,每次活动上传学校网页。
2.督促三个青年教师,完成“太仓市”的微型课题《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低年级童话故事教学策略研究》《“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优化研究》的结题工作。
(二)依托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重视理论学习,提升业务素养。
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
织各学科教师继续研读新课标,明确学段目标及要求,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2.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内涵发展。
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寒暑假的《燃荻》开展阅读活动,要求学期初以教
研组为单位,交流读书心得、召开读书沙龙活动,分享阅读的快乐。
3、关注教师成长,发挥骨干作用。
首先是铺路子。学校特意组成了“双轮驱动主推教师成长”团体,由学校
的骨干教师和青年老师共同组成,向年轻老师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对象。同时
积极为教师争取外出学习培训机会,优先组织课题责任人和课题研究成员外出
学习,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
其次是搭台子。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科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例会、联盟集团等活动加强教学经验交流;聚焦常态课教学,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减负提质;结合各级各类部门开展的优质课评比、选拔活动及我校校本教研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还联系了上海长宁区的教研中心,给教师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培训。
(三)研训合体,健全实效科研的基本路径
进一步明晰“研即是训”、“研是最有效的训”、“训离不开研”等基本认识和教科研训一体化理念下开展科教融合的基本路径。继续按照“课题引领-科研策划-教学搭台-共融推进-研训补位”的运行机制。
1.依托联盟科研平台分类推进
充分利用联盟科研平台,在前期已形成的科教融合成熟经验和基本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教科研训一体的协作活动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带领相关课题主持人参加各类联盟和集团的科教融合活动,在活动中课题主持人掌握科研方法,关注研究过程,学会理实结合和科研提炼。
2.依托教研组分层推进
结合学校课题,借助学科教科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分层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活动。引导教科研组长确立学期研究方向,确定每次的教科研训内容,开展科教融合专题活动,结合教科研活动或学科展示评比等平台开展研训一体活动,做到研训主题系列化、研训方法科学化。
(四)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1.关注教师的日常备课和教学情况,研讨备课工作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优化备课制度,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2.加强推门听课活动,关注常态课的准备情况、教学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校长公开课、“学带”、“骨干”展示课等活动,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提升学校教研的品质。
4.通过考核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方式,促进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正常开展。特别要规范学科组重点课的开展情况,做到有明确的研究主题,有充分的磨课过程,有完整的活动资料。做到活动不拖沓,研究有提升。
5.教师要及时做好备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等资料的上传工作。充分利用学科组周研讨活动时间,重点做好读书交流、教材研读和备课研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