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讨聚焦项目化学习优化,共探教育新路径
5月23日,《基于湿地生态图景的小学长周期项目化学习实践的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一场聚焦项目化学习优化策略的教师研讨活动,旨在深入剖析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应用,为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探寻新路径。
活动伊始,课题负责人王惠强老师阐述了本次研讨的核心目标,即深入分析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应用,优化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主持人周莉莉老师进一步详细解读,明确研讨将基于观察量表的一级、二级指标,对研究课设计思路模型图与观察指标分布模块设计进行修改。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围绕核心目标展开热烈讨论,达成诸多共识。大家一致认为任务设计需与观察指标紧密相连,在不同学习模块中精准分布对应观察指标,涵盖科学探究与思维发展、生态素养与责任意识、跨学科与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全方位、多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
为推动研讨成果落地,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后续计划。6月上旬,将完成《课程观察量表》的细化修订,并同步更新模型图中的任务时间分配与跨学科整合提示;6月中旬,在科学课中开展试点观察,重点验证观察指标的颗粒度与任务匹配度,收集学生作品与课堂实录作为分析素材;此外,还将组织语文、数学、美术等多学科教师参与研讨,共同优化“项目化任务卡”设计,确保学科整合自然流畅。
此次研讨活动为课题组项目化学习的优化提供了明确方向,有望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项目化学习高质量开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基于湿地生态图景的小学长周期项目化学习实践的研究 |
课题类别 |
省规划重点课题 |
立项编号 |
B-b/2024/03/200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成员 |
地点 |
会议室 |
时间 |
2025年5月23 |
研究主题 |
分析讨论《水生植物的秘密——水生植物的茎和叶》研究课观察量表 |
所要解决问题 |
1.观察量表与项目化学习的深度融合 2.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路径 3.优化跨学科整合与长周期任务设计 4.如何从观察量表上促进观察数据的分析与教学改进 |
研究方法 |
讨论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一)开场与目标阐述 1.课题负责人王惠强老师说明本次研讨活动的核心目标:深入分析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应用,优化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 2.主持人周莉莉老师详细解读活动目标,明确本次研讨将基于观察量表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修改研究课设计思路模型图与观察指标分布模块的设计。 (二)研讨过程 1.课题组成员王雅婷指出,模型图中的“任务设计”(形态观察、功能实验、生态模拟)需与观察指标直接挂钩。例如:任务一(形态观察):对应观察指标A1(假设提出能力),需记录学生能否基于茎叶形态提出适应性假设。任务三(生态模拟):对应观察指标B3(生态图景构建能力),需评估学生能否在模型中体现植物与湿地环境的互动关系。 2.毛利清老师指出模块一:科学探究与思维发展(对应A类指标)分布设计:在“功能探究实验”任务中,观察指标A2(实验设计能力)需重点分布,例如学生能否独立设计“茎段通气组织验证实验”。在“数据分析”环节,观察指标A3(数据处理能力)需体现,如学生能否规范记录误差范围、重复次数。 3.叶云霞老师指出模块二:生态素养与责任意识(对应B类指标) 分布设计:在“湿地生态系统模拟”任务中,观察指标B3(生态图景构建能力)需贯穿始终,例如学生能否标注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 4.耿伟娜指出在“湿地保护讨论”环节,观察指标B2(湿地保护意识)需体现,如学生能否提出减少生态干扰的具体建议。 5.姚雁钰老师提出,生态素养需与科学探究结合,例如在实验结论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植物选择改善湿地生态”。 6.王洁瑜老师提出模块三:跨学科与实践能力(C类指标)在“植物分布图绘制”任务中,观察指标C1(学科整合能力)需体现数学(坐标定位)、美术(图例设计)的融合。 7.陈淑文老师指出在“观察工具使用”环节,观察指标C2(实践操作能力)需记录学生能否规范操作水捕网、显微镜等工具。 (三)活动总结与反思 1.修订模型图与观察量表:6月上旬完成《课程观察量表》的细化修订,同步更新模型图中的任务时间分配与跨学科整合提示。 2.试点观察与数据收集:6月中旬在科学课中开展试点观察,重点验证观察指标的颗粒度与任务匹配度,收集学生作品与课堂实录作为分析素材。 3.跨学科教研联动:组织语文、数学、美术教师参与课题组研讨,共同优化“项目化任务卡”设计,确保学科整合的自然衔接。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本次课题组教师研讨活动聚焦优化项目化学习,围绕观察量表的设计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活动明确了以观察量表的一级、二级指标为依据,对研究课设计思路模型图与观察指标分布模块进行修改这一核心任务。研讨过程中,教师们达成共识,强调任务设计需与观察指标紧密关联,在不同学习模块中,要根据具体任务重点分布相应的观察指标,如科学探究与思维发展、生态素养与责任意识、跨学科与实践能力等模块,都需精准体现对应观察指标,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后续,计划 6 月上旬完成《课程观察量表》细化修订及模型图更新;6 月中旬开展试点观察,验证指标与任务匹配度并收集数据;还将组织多学科教师参与研讨,优化“项目化任务卡”,促进学科自然整合,保障项目化学习高质量推进。 |
物化成果 |
1.完善了《“水生植物的秘密——水生植物的茎和叶”项目化学习观察量表》,特别是“研究课设计思路模型图与观察指标分布”框架图的设计和修改。 2.课题组教师对观察量表的设计与使用达成共识,为后续研究课的教学实践与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 |
